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case
八月份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4-08-05 09:08:1407203541 浏览次数:907次
一、池塘底质管理
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增大、投饲量增大、气温、水温也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水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所以底质的持续改良便尤为重要。
池塘底泥由于承接了大量来自水体的有机物质(如养殖动物粪便、残饵、死亡的各种水生生物等),对氧的消耗很大,而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又难以到达池塘底部,少量达到池塘底部的溶解氧也难以扩散的底泥内部。因此,池塘底泥在养殖一段时间后,基本上呈还原性。土壤还原性越高,产毒的能力越强,生产力、缓冲能力也越低。
底泥的性质以及管理的正确与否与养殖病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底泥成分与病害的关系
有机物质含量。池塘底泥中含有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机物质,主要为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是底泥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络合体,对池塘肥力起着缓冲作用,也决定着池塘水体的“肥力”。底泥中的有机物质高则大量消耗池塘底泥中的溶解氧,引起底泥快速还原。影响养殖水体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养殖动物病害。
钙含量。池塘底泥中可溶性钙含量影响着池塘水体中的硬度和碱度。理想的钙含量应该在200~300 毫克╱升。淡水池塘可溶性钙含量不应低于50mg/l,钙浓度偏低的池塘光合作用效率低,池塘pH昼夜变化大,溶解氧低、氨氮高,容易引发养殖动物病害。
pH值。理想的池塘底泥的pH值应该在7.5~8.5之间。含硫量高的池塘底泥引起池塘水体偏酸而含盐碱的池塘底泥引起池塘水体偏碱,池塘水体偏酸或偏碱都直接在生理上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影响池塘的天然生产力。容易引发养殖动物病害。
氧化还原电位。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获得生存能量的,因此,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决定了物种的组成。所有养殖动物都属于有氧呼吸动物,因此,氧化还原电位过高或过低对养殖动物都有一定有害的影响。池塘水环境以氧化态为主,在某些局部微环境存在着还原条件,如生物膜、菌胶团内部、池塘底泥表层以下。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环境分布着相应的微生物种群,如好氧细菌分布在电位比较高的有氧环境而厌氧微生物分布于电位比较低的无氧环境。许多无氧环境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毒,如硫酸还原菌的代谢产物——硫化氢。
2、底泥管理与病害的关系
养殖期间的池塘底泥管理。
池塘底泥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尤其是溶解氧的供应(O2 + 4H+ + 4e- → 2H2O)以及沉积于底泥中被微生物矿化的微量元素的释放是维持底泥良好状态和水质稳定的关键。由于养殖密度增加,残饵、粪便、动物残阂等沉淀到池塘底部,有机物质也迅速增加,因此加速底泥溶解氧的消耗,也加速了底泥中氧化态矿物质的还原速度。使得底泥中氧化还原电位持续降低,因此,如果不进行合理养护管理,容易由于底泥的高度还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体而引起养殖动物发生病害。
底泥在养殖期间的管理
1、使沉淀的物质“再悬浮”。在再悬浮的过程中与水体中的溶解氧接触而维持一定的氧化态,从而避免底泥过度还原。
2、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强效底净可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水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有些客户反应,如何判断池塘底改良到位了,使用全效底改片/强效底净后池塘表面有很多脏的有机质出现,也就是达到了上面说的“再悬浮”。
3、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定期补钙,不仅仅是对虾需要,水体的稳定也需要,钙不足时水中藻类活性低,导致溶氧低,进一步会使水体中氨氮超标。(因为藻类光合作用,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利用氨氮和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的藻体蛋白,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当藻类活性低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会使得氧气减少,水体中氨得不到利用)
北京水世纪应激硬壳灵是一款补钙的标准品,它具有含量高,全溶解,吸收快等特点。建议一个养殖周期用20次。
二、水质的稳定
8月份进入高温期、雨季、台风期,水质的稳定显得非常重要。对虾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水质不稳定,水中藻类的生长与消亡,水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水指指标的变化,变化之后会对我们水中的对虾产生相应的反应。严重的导致疾病发生。
高温期,光照强度高,光合作用强,PH偏高,多数池塘会因池塘缺乏二氧化碳,而发生藻类光氧化而死亡,而蓝藻具有完善的光氧化保护系统,同时具有碳酸酐酶,可以利用水体中的碳酸氢盐,所以容易使蓝藻大量生长。
雨季,天气变化异常,及时保证水体藻类和微生物的营养,使其一直处于生长期,避免死亡,之后条件性致病菌如弧菌的大量生长。
此时如果池塘水浅,水体缓冲能力差,晴天容易氧过饱和,阴天容易缺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问题。
第一,把水位提上来
第二,3-5天一次水博士+活力益水素
第三,阴雨天使用原子氧辅助增氧
三、饲料转化
对虾养殖中后期饲料投喂量加大,对肝胰脏有很大的负担,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肝胰脏排毒是重中之重。
亩产1000斤对虾的池塘,养殖成品60-80尾/kg,饲料系数1.2 需要1200斤饲料,养殖100天计算,大多前50天喂料300-400斤,相当于后面50天喂800-900斤饲料。此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饲量大,肝胰脏负担加重;二是残饵、粪便增多,发酵分解有毒物质增多,肝胰脏解毒的负担加重。
生命元+肝胆泰乐,每天二顿拌料内服。
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增大、投饲量增大、气温、水温也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水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所以底质的持续改良便尤为重要。
池塘底泥由于承接了大量来自水体的有机物质(如养殖动物粪便、残饵、死亡的各种水生生物等),对氧的消耗很大,而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又难以到达池塘底部,少量达到池塘底部的溶解氧也难以扩散的底泥内部。因此,池塘底泥在养殖一段时间后,基本上呈还原性。土壤还原性越高,产毒的能力越强,生产力、缓冲能力也越低。
底泥的性质以及管理的正确与否与养殖病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底泥成分与病害的关系
有机物质含量。池塘底泥中含有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机物质,主要为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是底泥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络合体,对池塘肥力起着缓冲作用,也决定着池塘水体的“肥力”。底泥中的有机物质高则大量消耗池塘底泥中的溶解氧,引起底泥快速还原。影响养殖水体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养殖动物病害。
钙含量。池塘底泥中可溶性钙含量影响着池塘水体中的硬度和碱度。理想的钙含量应该在200~300 毫克╱升。淡水池塘可溶性钙含量不应低于50mg/l,钙浓度偏低的池塘光合作用效率低,池塘pH昼夜变化大,溶解氧低、氨氮高,容易引发养殖动物病害。
pH值。理想的池塘底泥的pH值应该在7.5~8.5之间。含硫量高的池塘底泥引起池塘水体偏酸而含盐碱的池塘底泥引起池塘水体偏碱,池塘水体偏酸或偏碱都直接在生理上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影响池塘的天然生产力。容易引发养殖动物病害。
氧化还原电位。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获得生存能量的,因此,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决定了物种的组成。所有养殖动物都属于有氧呼吸动物,因此,氧化还原电位过高或过低对养殖动物都有一定有害的影响。池塘水环境以氧化态为主,在某些局部微环境存在着还原条件,如生物膜、菌胶团内部、池塘底泥表层以下。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环境分布着相应的微生物种群,如好氧细菌分布在电位比较高的有氧环境而厌氧微生物分布于电位比较低的无氧环境。许多无氧环境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毒,如硫酸还原菌的代谢产物——硫化氢。
2、底泥管理与病害的关系
养殖期间的池塘底泥管理。
池塘底泥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尤其是溶解氧的供应(O2 + 4H+ + 4e- → 2H2O)以及沉积于底泥中被微生物矿化的微量元素的释放是维持底泥良好状态和水质稳定的关键。由于养殖密度增加,残饵、粪便、动物残阂等沉淀到池塘底部,有机物质也迅速增加,因此加速底泥溶解氧的消耗,也加速了底泥中氧化态矿物质的还原速度。使得底泥中氧化还原电位持续降低,因此,如果不进行合理养护管理,容易由于底泥的高度还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体而引起养殖动物发生病害。
底泥在养殖期间的管理
1、使沉淀的物质“再悬浮”。在再悬浮的过程中与水体中的溶解氧接触而维持一定的氧化态,从而避免底泥过度还原。
2、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强效底净可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水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有些客户反应,如何判断池塘底改良到位了,使用全效底改片/强效底净后池塘表面有很多脏的有机质出现,也就是达到了上面说的“再悬浮”。
3、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定期补钙,不仅仅是对虾需要,水体的稳定也需要,钙不足时水中藻类活性低,导致溶氧低,进一步会使水体中氨氮超标。(因为藻类光合作用,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利用氨氮和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的藻体蛋白,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当藻类活性低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会使得氧气减少,水体中氨得不到利用)
北京水世纪应激硬壳灵是一款补钙的标准品,它具有含量高,全溶解,吸收快等特点。建议一个养殖周期用20次。
二、水质的稳定
8月份进入高温期、雨季、台风期,水质的稳定显得非常重要。对虾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水质不稳定,水中藻类的生长与消亡,水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水指指标的变化,变化之后会对我们水中的对虾产生相应的反应。严重的导致疾病发生。
高温期,光照强度高,光合作用强,PH偏高,多数池塘会因池塘缺乏二氧化碳,而发生藻类光氧化而死亡,而蓝藻具有完善的光氧化保护系统,同时具有碳酸酐酶,可以利用水体中的碳酸氢盐,所以容易使蓝藻大量生长。
雨季,天气变化异常,及时保证水体藻类和微生物的营养,使其一直处于生长期,避免死亡,之后条件性致病菌如弧菌的大量生长。
此时如果池塘水浅,水体缓冲能力差,晴天容易氧过饱和,阴天容易缺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问题。
第一,把水位提上来
第二,3-5天一次水博士+活力益水素
第三,阴雨天使用原子氧辅助增氧
三、饲料转化
对虾养殖中后期饲料投喂量加大,对肝胰脏有很大的负担,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肝胰脏排毒是重中之重。
亩产1000斤对虾的池塘,养殖成品60-80尾/kg,饲料系数1.2 需要1200斤饲料,养殖100天计算,大多前50天喂料300-400斤,相当于后面50天喂800-900斤饲料。此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饲量大,肝胰脏负担加重;二是残饵、粪便增多,发酵分解有毒物质增多,肝胰脏解毒的负担加重。
生命元+肝胆泰乐,每天二顿拌料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