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case
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暴发的前兆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14-07-16 09:07:1405474870 浏览次数:916次
近年,频繁暴发的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给虾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养虾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暴发的前兆
1.死虾情况严重。当虾感染病毒以后,病毒一般存在于虾体内,当虾池里的少数虾感染病毒死亡后,健康的虾就会把死虾吃掉,从而造成全池的虾都感染病毒,当机会成熟时,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2.浮游植物(即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或者增氧机停止增氧。虾池中的溶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或通过增氧机增氧,当藻类大量死亡或增氧机停止增氧时,由于虾的密度大,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的溶解氧不足,如果虾以前已感染了病毒,很快会因溶氧不足而引发病毒病的暴发,造成全池虾养殖失败。
3.下暴雨或阴天。在阴天或暴雨天气里,由于阳光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很容易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如果碰到下雨,由于雨水的盐分低,含酸度高,可以引起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溶氧不足,再加上下雨引起水质因子的改变,本身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便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4.虾池水质、底质污染严重。积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及死亡的藻类,不仅消耗水中的氧气,并且还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当水中溶解氧不足,硫化氢、氨氮等增多时,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5.大量换水后。感染病毒的虾受病毒影响,体质下降,在虾池大量换水后,由于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子的急剧变化,带病的虾不能适应,引起死亡。
6.虾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感染病毒的虾,由于肝胰腺发生病变,使其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造成消化能力下降,引起虾吃料下降甚至不吃料。
二、预防措施
出现上述症状后,首先是早发现死虾,快速捞出,同时设法给水体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其次是给虾提供好的饵料,提高虾的免疫力;三是设法减少不利因子对虾的影响,尽量不要大排水大灌水。具体做法为:
1.虾池的清理与消毒。对于使用过的虾塘首先排干积水,充分晒底,最好多次翻晒,并至少清除池底污染最严重的表层约30厘米的淤泥。投饵多及水循环不畅的死角应做重点清理。池塘如无法排干积水,则要用泥浆机将底部淤泥连同污水吸尽,并且将污物堆放在离虾池较远的地方。如时间紧急,可在排水后做短暂曝晒,覆盖土工膜,再进行下造养殖。这样既可隔离底层还原环境,又可防止虾池返酸。在清理过的虾池中施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如带水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1~2千克生石灰,也可使用漂白粉40克/米3(有效氯≥30%)。茶籽饼和鱼藤酮类只能杀灭水中杂鱼、虾蟹类,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因此不宜用来清塘。
2.放苗前的检疫。健康无特定病原(SPF)的虾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VB)是当前危害最大的对虾病毒,其检测技术也较成熟。放苗前最好到有关单位做虾苗PCR检测,因为看似健康的虾苗,也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
3.水质的调控与管理。养虾首先要养好水。水质调控与管理是养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主要是从盐度、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类、弧菌数量等方面来控制。①盐度。对虾的适宜盐度一般在20~25。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低盐条件下养殖,一些人认为,低盐条件下,病毒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会小些,其原因可能与水体中有益细菌和微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分泌物及相互关系有关。②pH。对虾适宜的pH一般为7.5~8.5,偏离程度不大可以不作调节。因藻类光合和呼吸作用,pH存在周日变化,变化范围在1~2,也没有必要过多调节。③溶氧。低溶解氧促使底质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减弱对虾抗病能力,病毒也会乘虚而入。在晴天中午、后半夜至黎明前及阴天可开启增氧机,开机时间视藻类浓度、有机物多少、天气状况而定。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虾类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它们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对其在生态条件下的消除,氧气和有益微生物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要保证池底经常有较充足的溶解氧,并且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这对病毒的生存有一定抑制作用。定期施放水质保
护剂如沸石粉,每亩用量15~30千克(按水深1米算)。这类水质保护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可稳定藻相,减少pH波动。⑤藻类及弧菌。一些研究发现,养殖成功的虾池中硅藻、绿藻、金藻为优势种群。在适当密度下,其水色为黄褐色、绿色、黄绿色。这些藻类与弧菌、病毒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可起到抑制弧菌生长、减弱弧菌毒力的作用。弧菌在海水细菌区系中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致病菌。病毒性疾病往往与弧菌病并发感染。同时藻类产氧,吸收水中有害物质,亦可作为饵料生物供对虾摄食。藻相控制在对虾养殖前、中后期都十分重要。培养藻类可用有机肥料(需发酵腐熟)、化肥,也可使用市售的高效复合植物生长制剂等,有利于快速培育出优良藻相。藻类浓度过高(透明度<20厘米)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不宜应用硫酸铜杀藻,可用螯合铜类。在培养藻类及养殖过程中均可使用有益细菌制剂,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也可给基础饵料生物提供营养。另外注意无论水质的任一方面,都应避免其剧烈变化。
4.饵料。未经消毒处理的鲜活饵料严禁投喂给虾,它们很可能携带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发霉、变味的配合饲料亦不可用。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对于防治病毒性疾病也具有良好效果,市售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抗病毒原、大虾新宝、克毒丹、虾丹1号素、虾丹2号素,也可使用自制的中草药药饵(穿心莲0.8%、大青叶和板兰根1%、五倍子0.1%、大黄0.2%、大蒜粉1%、鱼腥草0.1%、海带粉2%),磨碎成60目粉末,可单一使用,也可混合几种使用。药饵制作方法如下:将药物与饲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匀,每2千克鸡蛋清加水3千克搅匀,然后均匀搅拌在100千克饲料中,晒干即可。此种中草药药饵具有很强的诱食性,能提高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5.消毒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市面上水产消毒剂种类繁多,鱼龙混杂。按其主要成分来分有:①卤素消毒剂,划分为含氯型、含溴型、含碘型以及复合型;②重金属盐类;③醛类;④杀虫菊酯类;⑤染料类等。它们作用对象各异,对水体和水生生物影响也不同,要慎重选用。选用消毒剂的原则是:消毒作用范围广、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毒性低、腐蚀小、残留少、不易受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其次便是价格。杀灭病毒,只能选用第一类消毒剂。卤素类消毒剂一般都有刺激性,使用说明上的用量只能作为参考,具体使用时可先试水。先小面积标准量使用,对虾如无不良反应,并且不显著影响藻类方可放心使用。如出现对虾惊悸不安、游泳失调、死亡,则立即停用并换水。
6.发病池的处理。出现较多对虾游塘、死亡;观察发现虾体尾扇棕红、附肢发红、虾体微红;死虾甲壳易剥离、有白斑;对虾突然停食;肝胰腺肿大、混浊、发白、乳黄,都可能是病毒病发作的征兆。首先将发病池与健康池隔离,工具单独使用,操作人员手脚消毒后才能到健康池。确诊为病毒病后,一般很难治疗。如确须挽救,可做尝试。先用刺激性小、适用于病毒的消毒剂,杀灭体外的病毒,再用上述多种诱食性强的药饵或消毒处理过的动物性饵料引诱摄食。对虾恢复摄食,才有可能稳定病情。勤开增氧机,切忌大排大灌,尽量稳定水质,否则虾死亡更快。放弃的病虾池,要彻底清池消毒后才能放水,防止病毒扩散到邻近水域。
一、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暴发的前兆
1.死虾情况严重。当虾感染病毒以后,病毒一般存在于虾体内,当虾池里的少数虾感染病毒死亡后,健康的虾就会把死虾吃掉,从而造成全池的虾都感染病毒,当机会成熟时,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2.浮游植物(即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或者增氧机停止增氧。虾池中的溶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或通过增氧机增氧,当藻类大量死亡或增氧机停止增氧时,由于虾的密度大,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的溶解氧不足,如果虾以前已感染了病毒,很快会因溶氧不足而引发病毒病的暴发,造成全池虾养殖失败。
3.下暴雨或阴天。在阴天或暴雨天气里,由于阳光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很容易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如果碰到下雨,由于雨水的盐分低,含酸度高,可以引起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溶氧不足,再加上下雨引起水质因子的改变,本身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便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4.虾池水质、底质污染严重。积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及死亡的藻类,不仅消耗水中的氧气,并且还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当水中溶解氧不足,硫化氢、氨氮等增多时,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5.大量换水后。感染病毒的虾受病毒影响,体质下降,在虾池大量换水后,由于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子的急剧变化,带病的虾不能适应,引起死亡。
6.虾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感染病毒的虾,由于肝胰腺发生病变,使其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造成消化能力下降,引起虾吃料下降甚至不吃料。
二、预防措施
出现上述症状后,首先是早发现死虾,快速捞出,同时设法给水体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其次是给虾提供好的饵料,提高虾的免疫力;三是设法减少不利因子对虾的影响,尽量不要大排水大灌水。具体做法为:
1.虾池的清理与消毒。对于使用过的虾塘首先排干积水,充分晒底,最好多次翻晒,并至少清除池底污染最严重的表层约30厘米的淤泥。投饵多及水循环不畅的死角应做重点清理。池塘如无法排干积水,则要用泥浆机将底部淤泥连同污水吸尽,并且将污物堆放在离虾池较远的地方。如时间紧急,可在排水后做短暂曝晒,覆盖土工膜,再进行下造养殖。这样既可隔离底层还原环境,又可防止虾池返酸。在清理过的虾池中施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如带水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1~2千克生石灰,也可使用漂白粉40克/米3(有效氯≥30%)。茶籽饼和鱼藤酮类只能杀灭水中杂鱼、虾蟹类,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因此不宜用来清塘。
2.放苗前的检疫。健康无特定病原(SPF)的虾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VB)是当前危害最大的对虾病毒,其检测技术也较成熟。放苗前最好到有关单位做虾苗PCR检测,因为看似健康的虾苗,也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
3.水质的调控与管理。养虾首先要养好水。水质调控与管理是养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主要是从盐度、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类、弧菌数量等方面来控制。①盐度。对虾的适宜盐度一般在20~25。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低盐条件下养殖,一些人认为,低盐条件下,病毒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会小些,其原因可能与水体中有益细菌和微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分泌物及相互关系有关。②pH。对虾适宜的pH一般为7.5~8.5,偏离程度不大可以不作调节。因藻类光合和呼吸作用,pH存在周日变化,变化范围在1~2,也没有必要过多调节。③溶氧。低溶解氧促使底质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减弱对虾抗病能力,病毒也会乘虚而入。在晴天中午、后半夜至黎明前及阴天可开启增氧机,开机时间视藻类浓度、有机物多少、天气状况而定。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虾类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它们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对其在生态条件下的消除,氧气和有益微生物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要保证池底经常有较充足的溶解氧,并且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这对病毒的生存有一定抑制作用。定期施放水质保
护剂如沸石粉,每亩用量15~30千克(按水深1米算)。这类水质保护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可稳定藻相,减少pH波动。⑤藻类及弧菌。一些研究发现,养殖成功的虾池中硅藻、绿藻、金藻为优势种群。在适当密度下,其水色为黄褐色、绿色、黄绿色。这些藻类与弧菌、病毒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可起到抑制弧菌生长、减弱弧菌毒力的作用。弧菌在海水细菌区系中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致病菌。病毒性疾病往往与弧菌病并发感染。同时藻类产氧,吸收水中有害物质,亦可作为饵料生物供对虾摄食。藻相控制在对虾养殖前、中后期都十分重要。培养藻类可用有机肥料(需发酵腐熟)、化肥,也可使用市售的高效复合植物生长制剂等,有利于快速培育出优良藻相。藻类浓度过高(透明度<20厘米)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不宜应用硫酸铜杀藻,可用螯合铜类。在培养藻类及养殖过程中均可使用有益细菌制剂,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也可给基础饵料生物提供营养。另外注意无论水质的任一方面,都应避免其剧烈变化。
4.饵料。未经消毒处理的鲜活饵料严禁投喂给虾,它们很可能携带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发霉、变味的配合饲料亦不可用。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对于防治病毒性疾病也具有良好效果,市售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抗病毒原、大虾新宝、克毒丹、虾丹1号素、虾丹2号素,也可使用自制的中草药药饵(穿心莲0.8%、大青叶和板兰根1%、五倍子0.1%、大黄0.2%、大蒜粉1%、鱼腥草0.1%、海带粉2%),磨碎成60目粉末,可单一使用,也可混合几种使用。药饵制作方法如下:将药物与饲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匀,每2千克鸡蛋清加水3千克搅匀,然后均匀搅拌在100千克饲料中,晒干即可。此种中草药药饵具有很强的诱食性,能提高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5.消毒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市面上水产消毒剂种类繁多,鱼龙混杂。按其主要成分来分有:①卤素消毒剂,划分为含氯型、含溴型、含碘型以及复合型;②重金属盐类;③醛类;④杀虫菊酯类;⑤染料类等。它们作用对象各异,对水体和水生生物影响也不同,要慎重选用。选用消毒剂的原则是:消毒作用范围广、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毒性低、腐蚀小、残留少、不易受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其次便是价格。杀灭病毒,只能选用第一类消毒剂。卤素类消毒剂一般都有刺激性,使用说明上的用量只能作为参考,具体使用时可先试水。先小面积标准量使用,对虾如无不良反应,并且不显著影响藻类方可放心使用。如出现对虾惊悸不安、游泳失调、死亡,则立即停用并换水。
6.发病池的处理。出现较多对虾游塘、死亡;观察发现虾体尾扇棕红、附肢发红、虾体微红;死虾甲壳易剥离、有白斑;对虾突然停食;肝胰腺肿大、混浊、发白、乳黄,都可能是病毒病发作的征兆。首先将发病池与健康池隔离,工具单独使用,操作人员手脚消毒后才能到健康池。确诊为病毒病后,一般很难治疗。如确须挽救,可做尝试。先用刺激性小、适用于病毒的消毒剂,杀灭体外的病毒,再用上述多种诱食性强的药饵或消毒处理过的动物性饵料引诱摄食。对虾恢复摄食,才有可能稳定病情。勤开增氧机,切忌大排大灌,尽量稳定水质,否则虾死亡更快。放弃的病虾池,要彻底清池消毒后才能放水,防止病毒扩散到邻近水域。
下一篇: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变的应急处理